12月25日 普世歡騰-約翰福音3:1-8,13-16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3:3)

“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 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

可見,耶穌回答尼哥底母對重生的懷疑時,是明確地說,一個人需要重生;重生的方法是從水和聖靈生。聖靈的感動叫人知罪悔改並接受耶穌為他個人得救主,是重生的唯一途徑。舊約裏雖然沒有使用“洗禮”一詞來描述猶太人的儀式,但猶太法律和傳統中的潔淨儀式被稱為tvilah,與洗禮有些相似,並且兩者已聯繫在一起。Tvilah是浸入水裏潔淨自己,又稱為mikva。 在聖經舊約中,以西結書提到:“我必用清水灑在你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汙穢,棄掉一切的偶像。我也要賜給你們一

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36:25-27)

今天的經文裏是論及是施洗約翰傳悔改的福音之後讓那些悔改的人接受悔改的洗禮。

親愛的主耶穌,是祢創造了一個人重生的途徑。我們因祢的揀選,接受祢的贖罪和聖靈澆的印記,而獲得重生。是祢的大愛成就了我們的重生。感謝主的大愛。

_______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3:16)

每蓬聖誕節人們就會想到聖誕禮物……。講到禮物,耶穌基督就是神賜予人類無可比似的禮物。因為這份禮物,不分種族,任何時間,只要你口裡認祂,心裡信祂就可以得到。“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

願萬民怀著感恩的心,到神的面前領受祂為世人預備的禮物-耶穌基督。

_______

尼哥底母和亞力馬太人約瑟對耶穌的回應是真正明白耶穌降生的意義。我深感當我們理會十字架的犧牲時,我們才能真正經歷聖誕真正的意義,我們才能在神的後愛裡向神大大地感恩,並用我們的生命來回應神的愛,並能以喜樂的心來慶祝聖誕!

祝大家聖誕喜樂,為我們所蒙的恩惠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2月28日 每早晨都是新的-耶利米哀歌3:19-26

22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 23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24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 25 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26 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 神憐憫悖逆的以色列人,在管教他們之際仍然充滿慈愛,在嚴厲中仍然顯出祂的恩典。 耶利米確知神的慈愛和憐憫從來沒有斷絕過。祂樂意將救恩賜給那些尋求他的人。這救恩是包括與永恆和現實生活有關的事。...

2021年2月27日 不再是你自己-加拉太書2:14-21

11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 12 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喫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 13 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 要明白「不再是我」的真理,必須把加拉太書整章讀一讀。保羅提到因信稱義的問題。特別提到神的救恩臨到外邦。...

2021年2月26日 面對懼怕-詩篇56:3-11

大衛在被膏立為王之後,處境並沒有變得更好,而是跌宕起伏,受到掃羅王與非力士人的迫害、捉拿。大衛寫這篇詩歌時,正在受到非力士人的追趕。但是,大衛不像我們普通人,在艱難時刻首先想到困難的處境以及如何靠自己的聰明躲過敵人與困難。大衛在這艱難時刻,首先想到的是神的應許、保守,以及大衛對神的讚美。這是我們今天得到的第一個功課。就是,在困難時,不要埋怨神,而是讚美神, 堅信神會幫助我們脫離險境。...

2021年2月25日 凡事禱告-腓立比書4:6-8

今日的靈修經文,保羅教導了我們兩樣事:   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神。神賜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 凡神所喜悅的事-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好德行的、可稱贊的...我們都要思念,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我們同在。   保羅不但言教,還有身教。他說:“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4:9上)  ...

2021年2月24日 永不孤單-傳道書4:8-12

傳道書在這裏釋放出“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對”的道理。我們作為中國人基督徒,有幸既可以學到聖經的智慧、猶太人智慧,還有我們固有的中國人智慧。這裏談到,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 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與中國諺語相同:“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 同舟共濟,相濡以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