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 歡喜快樂-詩篇149:1-5

詩篇149:描繪了神的子民的喜樂。不只是個人,而是整體在耶和華的會中歡喜跳舞快樂, 因為耶和華是他們的創造主,也是他們的王。 

感謝神創造了我們,也把救恩賜給我們,讓我們個人和屬於神的兒女們和整體都能夠過一個歡喜快樂的生活,讚美神的救恩、大能和大德。更寶貴的是,我們是祂所造的,也是因祂的救恩成為新造的人,心靈有聖靈賜給我們的新歌在各樣的環境中讚美神:在神的聖所讚美他、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詩篇150:1)。正如詩人所說的,「。。。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50:6)。

最近半年來環球的疫情叫許多人心情低落。未知的將來給人帶來失落感,甚至心裡的壓力造成精神受壓抑。感謝神,我們能夠來到神的面前,瞻仰祂的榮臉,享受祂的應許,向祂支取心靈的力量,來面對目前的環境,並且可以面對未來還有許多可能發生的事和我們必須面臨艱難的挑戰。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6:33 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過了世界。」

當以色列人面對已經分裂的國家,道德宗教的淪落,面對國家被擄的前景,神差派以賽亞先知對百姓說,他們雖將被擄到異邦,但他們要經歷神的拯救,他們歸回時要如此說:「12:2 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12:3 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詩篇36:5「5 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6 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民、牲畜,你都救護。7 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8 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9 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感謝神我們在祂裡面不但得到生命的飽足,享受祂的同在和呵護。我們是蒙恩的人,我們

依靠祂,也可以靠主喜樂,常常喜樂,天天喜樂,經歷正如詩篇32:7所說的,「 祢是我藏身之處,祢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哈利路亞! 讚美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2月28日 每早晨都是新的-耶利米哀歌3:19-26

22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 23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24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 25 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26 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 神憐憫悖逆的以色列人,在管教他們之際仍然充滿慈愛,在嚴厲中仍然顯出祂的恩典。 耶利米確知神的慈愛和憐憫從來沒有斷絕過。祂樂意將救恩賜給那些尋求他的人。這救恩是包括與永恆和現實生活有關的事。...

2021年2月27日 不再是你自己-加拉太書2:14-21

11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 12 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喫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 13 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 要明白「不再是我」的真理,必須把加拉太書整章讀一讀。保羅提到因信稱義的問題。特別提到神的救恩臨到外邦。...

2021年2月26日 面對懼怕-詩篇56:3-11

大衛在被膏立為王之後,處境並沒有變得更好,而是跌宕起伏,受到掃羅王與非力士人的迫害、捉拿。大衛寫這篇詩歌時,正在受到非力士人的追趕。但是,大衛不像我們普通人,在艱難時刻首先想到困難的處境以及如何靠自己的聰明躲過敵人與困難。大衛在這艱難時刻,首先想到的是神的應許、保守,以及大衛對神的讚美。這是我們今天得到的第一個功課。就是,在困難時,不要埋怨神,而是讚美神, 堅信神會幫助我們脫離險境。...

2021年2月25日 凡事禱告-腓立比書4:6-8

今日的靈修經文,保羅教導了我們兩樣事:   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神。神賜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 凡神所喜悅的事-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好德行的、可稱贊的...我們都要思念,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我們同在。   保羅不但言教,還有身教。他說:“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4:9上)  ...

2021年2月24日 永不孤單-傳道書4:8-12

傳道書在這裏釋放出“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對”的道理。我們作為中國人基督徒,有幸既可以學到聖經的智慧、猶太人智慧,還有我們固有的中國人智慧。這裏談到,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 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與中國諺語相同:“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 同舟共濟,相濡以沫 。”...